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季克良贵州茅台酒魂国酒茅台缔造者

2016-10-15 19: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1| 评论: 0|来自: 贵州白酒网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后,白酒行业百废待兴。新时代的白酒酿造专家和科技研究者们以其终身付白酒,励精图治、苦心孤诣,才有了白酒今天的繁荣。国庆佳节,糖酒快讯人物专辑,向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白酒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 ...
新中国成立之后,白酒行业百废待兴。新时代的白酒酿造专家和科技研究者们以其终身付白酒,励精图治、苦心孤诣,才有了白酒今天的繁荣。国庆佳节,糖酒快讯人物专辑,向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白酒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们致敬。

一个家喻户晓的百年品牌,一位七十七岁的酿酒大师,一段五十年的牵手故事,演绎了一场茅台镇上美酒+爱情的幸福人生,也成就了他“有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的美名。
从1964年加入茅台后,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季克良的名字已与茅台紧紧连在一起。可以说,茅台成就了季克良的甘醇人生,季克良也成就了茅台的国酒光芒。 他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第一个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在茅台酒厂的悠悠岁月中揭开了茅台酒的神奇工艺之迷,成为了世界级酿酒大师、著名的白酒专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
1964年,季克良和夫人作为技术研究人员被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之所以愿意远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来到云贵高原,季克良想的就是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

总结茅台酿造工艺十大特点
和郑义兴、王少彬、李兴发、郑银安(制曲师)、张德良(兑师)等上一代酒师不同,发酵专业科班毕业的季克良是具备现代科学的意识和手段的。作为厂里的第一批发酵专业大学生,在与车间工人一同劳动后,季克良发现茅台酒的制作工艺很复杂,远不是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并且与所学的其他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也完全不同。出于对工匠精神的敬畏,季克良一再“看”和“问”以及“想”,看茅台酒怎样做,问为什么这样做,想它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投料、背酒糟、上甑……我一步步地学习着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茅台酿造像‘谜’一样地吸引着我。”据季克良回忆,他有3年的时间是与工人一起劳动的,那时候,他每天都要在生产车间里劳作十多个小时,工作强度至少是现在工人的两倍。投料、蒸煮、制曲、 堆积发酵, 季克良身体力行地去做每一个环节, 然而,不管是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而摔下窖池还是在烤酒时累得晕过去,季克良都没有放弃。“正是这样的磨练,让我领悟到了茅台的精髓,让我把茅台酒的工艺细节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里。”季克良说。
初步了解茅台的季克良发现,茅台的酿造工艺有很多神秘之处,例如多用女子“伏天踩曲”,多用男子“重阳投料”,几乎所有的重要工序都与炎热联系在一起等等,为了破解茅台酿造之谜,在1983年升任茅台酒厂厂长、工程师后,季克良仍然抱着孜孜不倦的学徒态度,耐心细致地学习、钻研、领悟着茅台的酿造技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白酒酿造工艺深怀敬畏的他终于系统地总结出了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十大特点,使茅台酒在1991年后实现了质量、产量的恒久如一,为系统性地破解茅台之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茅台生产历史问题

季克良初进厂时,茅台酒的产量只有200多吨,酒厂人员仅300余名,年亏损八十多万元。1973年,季克良被调到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开始潜心于解决以往生产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力求改变茅台酒产量不足的状况。
在充分了解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他一步步地解决了酒糟水分含量、窖池质地、酒曲选择、二次酒产量减少等众多生产方面的长期遗留问题,并且确立了贵州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的划分,制定了《茅台酒曲操作注意事项》,实现了茅台酒传统工艺的总结和质量的提高。在他亲力亲为下,二次酒产量少的20个因素被总结了出来并制定了50条相关生产措施,这不仅让茅台酒的产量增加了8%,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其质量。1977年,茅台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750吨的生产计划。1978年,茅台酒的产量突破了千吨大关,扭转了连续16年来的亏损,实现了盈利。
破解茅台健康之秘

季克良第二次出任茅台酒厂厂长是在1991年。这时,他已经在茅台酒厂干了整整27年。在中国白酒产业格局的棋盘上,季克良挥斥方遒,走出了几手“妙招”。首先,季克良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茅台酒是根据酿酒原理所创造的,集天地灵气的产物,而茅台镇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譬如经纬度、海拔高度,土质,水质,植物群,雨量,湿度,温度,风力,风向,负氧离子种类浓度决定了环境中的微生物品种和数量及量比关系,它决定了茅台酒的香味成分和风格,因此离开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其次,季克良破解了茅台的神秘成分并论述了茅台与人体健康的N种关系,他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发现茅台酒具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多种因子,宣称适量饮用茅台酒有利身体健康;再次是与科研人员一道破析出了茅台酒中的近千种香气香味物质。季克良说,因为“自卖自夸”太过卖力,他曾经遭到非议。但从他内心而言,他认为自己讲的是大实话,是有科研依据的。
坚持工匠精神传承

谈到季克良在茅台工艺和生产方面的贡献,一定不能忘记他在保持企业文化内涵与品质内在动力方面的工作。茅台人用心酿酒的氛围与他始终坚持工匠精神、始终坚持品质第一是分不开的。至今,茅台仍坚守着季克良提出的“产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工作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关于坚持工匠精神,季克良总结了四点:一是要有敬畏感,有了敬畏感,才能把事情做好;二是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把质量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只跟着潮流走。这是茅台永葆生机、充满活力的根本;三是要有点文化底蕴,有点科学知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这是茅台的重要财富;四是要有奉献精神,甚至是牺牲精神,否则茅台不会拥有今天的成绩。季克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了茅台对工匠精神的坚守:1989年,为解决茅台酒二次取酒“掉排”的问题,他梳理归纳了20个因素并制定了50条生产措施。措施执行后,某车间副主任向季克良诉苦,说任务完成得蛮好却挨了批评,挨批评的原因是延长了生产时间,而延长就意味着浪费。季克良马上找到当时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坚定了用科学理论来做指导的原则。一段时间后,茅台酒的产量和质量果然得到了提升。
退休后,季克良依旧关心着茅台技术人才的成长,关心着茅台技术的延续。5月17日,他在茅台“53度创客空间”演讲茅台制酒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分析了在制酒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控,从天气的变化分析茅台酿造的微生物圈。他说,他希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奉献给更多的茅台后辈。
知行入世,专家卖酒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中国的酒企倒掉了一片,包括当年的央视广告标王秦池。茅台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江湖险恶”。
全员跑市场卖酒
季克良临危受命,出任茅台集团掌门人。他很快做出决策:全员跑市场卖酒,打响茅台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战”。在他的推动下,高端白酒竞相涨价,奠定了白酒“黄金十年”的辉煌。在季克良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期间,茅台酒销量持续增长,茅台股份公司上市,总资产由2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
“那是一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企业不仅要生产好酒,还要会叫卖好酒。1989年时也出台过一个政策:名烟名酒不准上桌子。那个时候酒的价格也不贵,几十块钱一瓶,动销却很慢。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转了过来,因为我们加强了宣传。”季克良说。那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游弋了十多年的中国已悄然从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几百家大大小小的酒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百姓的餐桌不再是几种白酒一统天下。中国人不再为喝酒而发愁,而是为喝什么牌子的酒而烦恼。
于此背景下,季克良号召茅台人转变观念,开始围着市场转。为了给全员跑市场带个好头,季克良总结了茅台的工艺特色,并经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这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茅台的销售直线上升,健康饮酒成了上世纪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季克良本人也成了茅台的活招牌。
“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行业困难使我们深深意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以生产为中心转变成了以市场为中心、以营销为中心和以消费者为中心。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打假队伍,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新品。1998年时,我们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务。”季克良说,在“全员跑市场卖酒”的大旗下,他与时任茅台集团总经理的袁仁国一道,在困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与五粮液争夺定价权
在季克良任期内,还有一件对行业影响深远的事件,那就是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接连提价,以及与五粮液的定价权之争。
1988年7月,国家放开了13种名酒的价格,茅台结束了几十年不变的价格,开始了第一次价格飙升,由35元/瓶跳升至140元/瓶,价格提高3倍。在1990年-1999年中,茅台酒的零售价格在这十年里的价格相对稳定,始终维持在200元左右。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政策放宽、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以及茅台和五粮液发起“定价权”之争和水井坊、国窖1573等的高端酒水产品的崛起加速了茅台酒提价步伐和频率。应该说,在他带领下的茅台与五粮液掀起的竞相涨价潮推动下,白酒的价格与价值更加匹配,完成了对高端市场的占有,也让白酒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也大大提升,规避了黄酒般的价格尴尬。2001年8月茅台出厂价提高18%,达到218元,在每两年涨一次出厂价之后,从2006年起到2012年茅台每一年都上调了出厂价,零售价也从2000年的220元左右涨到最高峰的2000元,并逐渐奠定了茅台保值、升值的软黄金的美誉。
对于茅台当时的涨价,季克良认为其根源在于供需矛盾,传媒在其间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从内心而言,他依旧坚持认为茅台绝不能是奢侈品,希望茅台成为老百姓的酒。“家有喜事,老人过寿都可以喝一口。”这也是他甘当贵州大曲形象代言人的原因。
而对于什么价格才能真正体现茅台的价值,季克良指出,一瓶普通的茅台酒的价格应略低于最低工人工资。“我进厂时的工资是每月42.5元,而当时茅台的价格才3.6元。正是当初在赴厂途中的那一口酒坚定了我到茅台的决定。所以,不要把茅台酒价格提得很高,这么好的酒就要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才对。而我一直的主张都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
当下茅台酒1000元左右的零售价格,季克良是比较认可的:“我们1000元左右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元的葡萄酒和洋酒,就现在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
后记
季克良说,自己从工作到现在累计喝了2吨茅台(按照现在的市值,他喝的茅台酒价值300万元。)他直到72岁才卸任茅台董事长一职,而自2015年正式退休至今,他依然活跃于他所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白酒行业,频繁助阵公益事业,致力于重建白酒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

在近年来出席各种会议和活动时,季克良谈论最多的就是要善待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者是我们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发展、能否持续地发展是最明显的优势。各个方面都应该善待消费者,要确确实实从思想上、行动者把我们的消费者当成我们的恩人。想一想,我们的产品再好没有消费者认可,没有消费者购买,没有消费者青睐,这个企业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消费者。”他一再强调消费者才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发展、能否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定性因素。”
除此而外,他还呼吁名酒企业带头深思白酒年轻化的问题:“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逐渐老去,白酒的消费量逐渐减少,80后、90后接触的更多的是啤酒、洋酒、葡萄酒。他们并不喜欢白酒,这个应该是需要企业深思的问题。”
“与酒相伴终无悔”,季克良与白酒,与茅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从一介江南书生到白酒栋梁,岁月如歌,他用自己的人生撰写了一段酒业的佳话。他为白酒代言;他不知疲倦地告诉消费者,白酒是个好东西;他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如何去品鉴白酒的滋味;他以自己的一生向所有的人证明——人生,堪与白酒为伴!
季克良是中国白酒业界的泰斗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第四届、第五届评酒委员,中国白酒协会常务理事,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国企经营管理者、“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十大功勋企业家、贵州白酒形象代言人等荣誉称号。
季克良履历
193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
1960年,考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专业;
1964年,在贵州茅台酒厂参加工作;
1973年,转到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
1981年,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副厂长;
1983年,成为茅台酒厂厂长;
1985年,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
1991年,任厂长兼厂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
1998年,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同时兼任董事长、总工程师;
2011年,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董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贵州省酒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
2015年,正式退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